櫥窗里,一本“中國南極長城站月報表”引起觀眾的注意。“這上面時間是1985年,到現在快40年了,挺珍貴的。”觀眾楊先生跟他9歲的孩子說。
1984年11月20日,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591名隊員以及海員官兵乘坐“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號”船從上海出發,開始遠征南極??疾礻牻ㄔO了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以及中國第一個南極氣象站——南極長城站氣象站。首批南極長城站越冬隊員完成了1985年全年氣象觀測任務。此次展出的“月報表”,正是該任務中形成的中國第一份南極完整年度氣象觀測記錄。
迄今為止,中國已組織開展40次南極考察、13次北冰洋考察、20次北極黃河站年度考察以及多個年度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考察,在南極建立長城、中山、昆侖、泰山和秦嶺站,在北極建立黃河站和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全國400余家單位近萬人參加極地考察。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我國極地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由于措施得當,綜合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極地科學研究水平持續增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劉順林說。
此次展覽也對我國極地科考綜合保障能力進行了充分展示。“雪龍”號船、“雪龍2”號船、中國南極長城站(1號棟)、中山站(綜合樓)、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和中國北極黃河站、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2船7站大比例尺模型及國家極地觀監測網,首次集體亮相。
此外,展覽重點展示新時代十年以來我國在極地海洋學、冰川學、生物學、氣象學、地質學等多學科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極地工作者在考察中使用的部分科研設備、標本樣品等。
“中國極地事業發展始終把極地科學研究放在首位,注重科學研究成果為國家戰略服務,并惠及國際社會。”劉順林說,40年來,依托陸—海—空—天全方位立體考察體系建設,我國在極地科學多個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對極地系統變化的認知、評估與預測能力不斷提升,為“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作出了中國貢獻。
“輝煌成就的背后,離不開極地工作者的無私付出。”劉順林感慨道,一代代極地工作者與狂風、巨浪、暴雪、嚴寒和冰山搏斗,展現出了勇斗極寒、堅忍不拔、拼搏奉獻、嚴謹求實、造福人類的精神風貌,在冰天雪地中鑄就了榮光。此次展覽以圖片視頻等形式,真實呈現了考察隊員在極地的工作生活狀態。
在展覽的沉浸區,觀眾可以全景式走進極地、走近中國極地考察,感受南極大陸凜冽的“地吹雪”和天地渾白的“白化天”,欣賞滑行遷徙的企鵝和怡然自樂的海豹,近距離接觸絢麗的極光和翱翔的“雪鷹601”飛機……“這些真實影像無不展示著極地特有的浪漫與昂揚的中國力量。”劉順林說。
此次展覽由自然資源部、新華社、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聯合承辦。展覽將持續到10月21日。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龍威說,3個多月的展期內,自然資源部還將持續組織多場極地科普教育和文化宣傳活動,邀請參與極地考察工作的科學家、考察船長、考察站長、建設者,介紹極地考察40年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