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藏鄉
喜獲豐收
聚精會神
□蓋瑪措
金源藏族鄉位于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東部,鄉政府所在地雄哇村距巴燕鎮45公里。東靠塔加藏族鄉,南與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清水鄉隔河相望,西與甘都鎮、初麻鄉相連,北過毛洞山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塘爾垣、西溝鄉接壤。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金源溝水由北部的杰勒、拉日小西溝流出,向南縱貫全境入黃河。南部黃河谷地屬暖溫干旱氣候區,中部山丘屬干旱涼溫和半濕潤氣候區,北部中高山屬寒溫濕潤區。
雄哇山一帶因砂金儲量豐富,金源由此得名。金源歷來為藏族聚居地,明時為西寧府中馬番族二十五族之一的革咂族屬族掩官科元族居牧,兼營農耕。明末清初,由于人口增長,森林草場退化逐步轉為半農半牧地。1963年,從金源公社劃出塔加公社。1984年,改為金源藏族鄉。
金源鄉雖說山大溝深,但自然風光堪有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之美。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春風吹到這里,老百姓擼起袖子植樹造林,把家園打造成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詩意境界。
金源的房屋具有濃厚的藏族特色,處處透著藏文化元素。在歷史的亙古歲月中一路沉淀,濃郁的人文氣息、堅定的理想信念、精益的文化傳承、致富的時代旋律這四張金源的亮麗名片更加熠熠生輝。
文化魂鑄古村落
說起金源,那么歷史悠久的支哈加村當排前列。“支哈加”系藏語音譯,意為支哈神山的子嗣,因信奉支哈山為部落祖先而得名。這里的人們習慣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常勞作,閑暇之余娛樂頗多,偶爾也會圍爐看電視,熬茶敘古今。一年下來他們最翹首企盼的幸福是看春晚、品年味。漫漫歲月,黨的富民政策如雨后彩虹,驚喜不斷。青海衛視藏語春晚連續幾年在支哈加奏響,集聚了該村濃厚的文化底蘊及人文氣息。
支哈加人民積攢著豐厚的文化精髓,他們的智慧超乎雄哇大山的深度。2022年,支哈加村民自發組織繡制的“百米五彩哈達”被WRCA世界紀錄認證平臺評為“世界上最長的五彩哈達”,青海從此新增一個世界紀錄。哈達長100米,寬0.99米,由本村155名藏族婦女在萬字符號織成的五彩綢緞上用手工刺繡完成,哈達上繡有100朵紅色格?;ê?6朵藍色格?;?,并鑲嵌各種珍貴寶石。100朵紅色格?;ㄔ⒁庵袊伯a黨建黨一百周年,56朵藍色格?;ù砦迨鶄€民族團結一家親,各民族兄弟姐妹肩并肩、手拉手、心連心的同心夢。一雙巧手,創造無限可能,心靈手巧,唯美至極。
支哈加村緊扣時代脈搏,在奮進中破繭蝶變,從一個全國貧困村、落后村蛻變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實現了“厚植文化根基”的華麗轉身。他們“不忘黨恩,助力鄉村振興”的熱情,受到了化隆融媒、青海衛視、央視等多家媒體的青睞,也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高度好評。許多人也因此記住了金源,記住了化隆,記住了一群開拓創新、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
每到春節,這里的節日氛圍極其濃厚,村民們會舉辦以“迎新春 民族團結”為主題的射箭比賽和文藝表演。射箭比賽設置了誘人的獎項,參賽選手熱情高漲,躍躍欲試。圍觀群眾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吶喊中,驚艷了山村的節日。
支哈加人喜歡射箭,更擅長制作弓箭。清朝中葉著名的“加妥三兄弟”,不僅是制作弓箭的高手,更是箭無虛發的神箭手。據說,哪怕是農忙季節,他們兄弟三人的弓箭從不離身。
除了支哈加的射箭,每年的大年初二至初八,桑加吾具村、日古村、多西村,雄哇村的村民自編自演、載歌載舞,歌唱家鄉新變化,舞出幸福新生活。在文化廣場,臺上橫幅招展,臺下美食滿目,男女老少盡情享受著視覺和味覺帶來的雙重體驗。金源的文藝節目精彩紛呈,演員們激情飽滿,在辭舊迎新、國泰民安的情懷中舞動高原。他們還自發組織籃球比賽,燃燒大山深處生命的激情活力。
深山飛出“金鳳凰”
有人說,金源鄉太偏僻了!是啊,金源確實偏,可是,成功的花朵往往在失敗的土壤中綻放,溝壑縱橫間竟能飛出“金鳳凰”。
看,“熱夢科巴”的孩子們正在夢想起飛的方向啟程!“熱夢”為藏語,在漢語中的意思是理想,“科巴”為村名。
科巴村有一群藏族孩子,他們的祖祖輩輩在大山深處勞作,很多人渴望走出大山,去探索新的世界。2010年,華商基金在向玉樹地震災區捐贈的過程中,與科巴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看到這群孩子清澈純樸、渴望知識的眼神后,開啟了十四年如一日的“科巴圓夢”幫扶事業。
從2015年注冊成立藝術團到持續捐贈生活教學物資及輔助支教,從幫助建造藝術中心,解決藝術團聲樂、舞蹈、戲劇、文化課的教學排演問題,到資助藝術團多次到北京,在梅蘭芳大劇院、海淀中間劇場專項文藝演出。藝術團一直秉承艱苦奮斗的傳統,挖掘、創作、排演,打造出各種舞臺劇、舞蹈、聲樂、打擊樂、小戲劇和適合兒童觀看的蘊含民俗、歷史、文化和人文等多元符號情景劇作品。
2014年,熱夢科巴藝術團在支教老師的努力編排下,推出第一個勵志歌舞劇《熱夢科巴》。該歌舞劇誕生后,在西安、深圳、北京、澳門等地先后上演40場,演出所到之處,反響熱烈,引起民眾對傳統文化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嘆。截至目前,藝術團的50余名學生先后考入高等藝校進行專業學習。
從2015年起,藝術團每年新創舞蹈連續五年在國際青少年藝術交流周展演中獲得金獎;2018年“魅力中國說”全國青少年語言表演藝術展演中榮獲金魅力獎;2018年獲得中國兒童戲劇節優秀劇目獎;2019年,藝術團受中國文聯國際聯絡部邀請,參加第11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并獲得榮譽獎,在每次單場巡回演出介紹中,組織者都是用“來自中國青海的藝術家們”來稱呼這些孩子;2023年7月中國少年合唱節上榮獲二等獎和優秀表演獎;2023年8月第九屆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周活動中舞蹈《童年》《雪域熱巴》榮獲金獎……極大滿足了孩子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心愿。
2020年,藝術團的20名適齡學生參加了全國高考,高考成績全部超越了青海省高考分數線,被省內外7所不同舞蹈本、??圃盒d浫?。其中19名本科生(95%本科的錄取率),1名??粕▽崿F大學總升學率為100%)。
2023年,熱夢科巴再次奏響黨的二十大引領下的黎明曙光曲。為了給大山外的世界傳遞純凈高亢的正能量,在藝術團與華商基金再聚首的現場,華商基金再次捐助10萬元,將這份大愛延續。
截至目前,從藝術團走出的大學生已有40多名,中專生(藝校)亦有40多名。
黃河流經化隆,兩岸赤色丹霞,壁立千仞,從化隆縣到金源鄉的道路,斗折蛇行。外人眼中的壯美風光,對于科巴人而言,卻是道阻艱辛。從村子到縣城60多公里,班車要走近四個小時。這趟班車一天只有一趟,是當年科巴大學生唯一的交通工具。月牙掛在科巴上空的山頂上,班車響著喇叭駛出了村口。從此,深山飛出了一只只“金鳳凰”。
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科巴每家每戶買了小轎車,外出時,東西往后備箱一塞,一腳油門,車屁股揚起一團塵土,回旋在村頭,而車子已經駛出幾里遠。上學的孩子有家長接送,也有專程的出租車,再也不用刻意等那輛唯一的班車。小康路上,真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愜意。
非遺傳承有特色
據相關資料記載,金源是吐蕃戍邊軍隊的后裔,因等不到返回拉薩的詔令而長期居住在這里??赡苁苘娡瓦z風之影響,他們堅韌、自信,素有相互幫襯協作的團隊精神,“單人一事無成,十人無事不成”是他們世代恪守的古訓。
有句話叫“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瓶ㄔ趲熗絺鞒兄?,為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唐卡內容涉及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它便于懸掛、易于收藏。唐卡在早期壁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同時吸收了漢地、印度、尼泊爾等繪畫風格?;∽诳Π兹展馓瓶ㄋ囆g便是其中之一。歷史學家推算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傳承有一千年的歷史,其周邊地區民族古寺林立,在眾多寺院中,金源賽智寺成為孕育唐卡的重要基地。
化隆唐卡是藏族唐卡的一種,古已有之,只是“化隆唐卡”的提法自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響亮地出現,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族繪畫藝術,始終保持繪制程序的嚴密性。每一件作品都完美精致,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示了傳統美術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2021年,化隆唐卡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瓶▊鞒凶V系明確,代代傳承至第七代。其典型代表更登才讓是化隆金源人,也是一位成功的大學生創業青年,2010年畢業于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工藝美術專業本科學士學位。在化隆群科新區安達其哈村,有他的唐卡展覽基地,列入化隆縣鄉村振興示范點。
目前,更登才讓的唐卡作品已走向世界,在國內國外唐卡界有著意義深遠的影響。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族唐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青海省工藝美術大師、 青海省“昆侖英才·文化名家”獲得者,兼有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唐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青海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青海省唐卡藝術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非遺文化,璀璨千年。繼承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的兩個輪子,繼承傳統美德,創新民族文化是更登才讓永恒的信念。
新村帶來新生活
金源鄉旦麻村西南與本鄉科上村接壤,西北與本鄉卡加村相連。地勢呈北高南低趨勢,落差較大,區內溝壑縱橫,山大溝深,山上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
旦麻村是個純藏族村,坐落在燕官公路64km處的深溝內,村民居住在河灘兩邊,以前村里沒有通公路,村民出行以河灘為路,異常艱難,因村莊兩側山大溝深,每逢雨季,村民生命、財產隨時面臨著洪水、泥石流侵吞的危險,村民常說:“天上打雷、河灘尋娃”,足以說明生存、生活環境之惡劣。青壯年勞力勞務技能缺乏、掙錢門路不廣、群眾文化程度不高是旦麻村致貧的主要原因。
脫貧致富快,全要產業帶。旦麻村在省政府法制辦的積極協調下,經過項目申報、規劃、設計、勘測、實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協調落實,2016年至2017年順利實施了旦么村自然災害避險易地扶貧搬遷項目?;A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落實到位,經與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等部門協調,2017年改善了旦麻村的交通、居民飲水等條件。另外,大力宣傳黨的惠民政策,改變家庭式經營的農牧業發展模式,探索建立農業合作社、牧業合作社等組織,通過互聯網+銷售、發展鄉村旅游等方式宣傳該村無公害純天然(草膘)牛羊肉,幫助村民擴大銷售渠道,助推該村走上農業增產、牧業增收,雙管齊下的脫貧發展道路。
搬遷新村的村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松木大房,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全面配套,學校、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廣場、路燈等公共服務設施應有盡有,一排排房屋建設錯落有致,宏偉壯觀,生活變樣了,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了。2019年旦麻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現在它正朝著整潔化、文明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人均收入穩步提高,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走上了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流金歲月,時光靜好。金源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情勝過高原的許多村莊。這里的人們尊重傳統,熱愛生活,在日升月落之間,代代繁衍生息。你要是去趟金源,在山澗停下腳步,歇歇腳,喝口水,問問道,那可是一種遠離世俗的放松。一條河道穿過村莊,河水從高山而來帶著融化的雪水,讓人們灌溉、生活,延續一輩又一輩的日子。一派小康社會,樓紅村綠的家園新圖,訴說著物阜民安事業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