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v4kb8"></acronym>
      2. <acronym id="v4kb8"></acronym><pre id="v4kb8"></pre>
        <pre id="v4kb8"><strike id="v4kb8"></strike></pre>
          <track id="v4kb8"></track>

          海東日報首頁

          風從黃河來

          2024-05-28 09:36:43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黃河龍羊峽雄姿

          黃河谷地

          □張翔

          《詩經》里的黃河,比漢樂府里的黃河要激烈一些,流的是愛,流的是情。

          漢樂府里的黃河,比唐詩里的黃河要激烈一些,流的是畫,流的是琴。

          唐詩里的黃河,比宋詞里的黃河要激烈一些,流的是火,流的是冰。

          宋詞里的黃河,比元曲里的黃河要激烈一些,流的是金,流的是銀。

          元曲里的黃河,比明清小說里的黃河要激烈一些,流的是男中音,流的是女高音……黃河呵!

          ——摘自洪燭散文《黃河》

          河湟谷地的三月,春光開始初現。筆者來到海拔1650米的甘青交界的黃河岸邊。剛剛下過一場春雪的黃河兩岸薄霧冥冥,散落河岸的村莊炊煙裊裊,沉浸在一片寧靜祥和的田園氛圍之中。

          這里的黃河水面開闊,形成了水墨畫一樣的氤氳景色,兩岸斑駁的山體緊緊地依偎著黃河延展,幾只野鴨子劃過水面,波紋蕩漾之后,黃河鯉魚躍然而起,激起一波美麗的漣漪……這是筆者剛剛看到的情景,這也是筆者十幾年來經??吹降那榫?,黃河的任性、黃河的溫順、黃河的歌聲在這里都能夠看得見、聽得到。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歷史上,“河”曾是黃河的專稱。自夏至宋,黃河流域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時間長達四五千年,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風從黃河來!站在黃河岸邊,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思緒,要面對黃河梳理;我們有最新最美的擘畫,要在黃河的胸懷間展示……

          走馬黃河 緬懷禹跡

          遠古的風,就是從黃河源頭吹過來的。迎著強勁的西北風,筆者的雙腳終于站在了禹王峽北岸。

          從陡峭的山崖向峽谷望去,激浪拍打、歲月侵蝕的兩岸崖壁上布滿了斑駁、層疊的巖石紋路,就像是巨斧劈砍的痕跡。傳說那是大禹當年率領民眾為疏通河道舉斧劈山的印記——“斧痕崖”。緊靠河岸,橫臥著一塊略呈方形的巨石,上面有一處勺子形狀的凹坑,像是專供人們歇息的座椅——這就是有名的“禹王石”?!逗又葜尽酚涊d曰:“青石高八尺,寬七尺,長一丈,大禹導河時常憩其上,坐痕至今猶存。”

          站在禹王峽,仰天追問的話題有很多很多,但又俯視穿峽而過的滔滔黃河,所有的問題都好像落在大河的漩渦里,又好像刻在書頁似的層層巖壁上了。

          “洪泉極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其實,久遠的疑問,從戰國時屈原的《天問》就開始了!于是,黃河與洪水,遠古文明與河流生態,這樣的命題,時時縈繞在一代又一代華夏民族的腦海里。

          據史書記載,洪水退去后,裸地露出水面,大禹就搶抓時機,帶領人們修筑溝渠,引水灌溉;種植粟、黍、豆、麻等農作物,還讓人們在地勢低洼的地方種植水稻。大禹時期,先民們在同洪水的斗爭中,對自然界的認識也有了史無前例的升華。他們開始認識到自然界并不是想象中的充滿敵意的邪惡之物,而更像是一切生命體中最偉大的存在。順天應人的思想,也逐漸演變成遠古時期樸素的生態觀。自此以后,他們開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因勢利導,對大自然進行合理的改造。

          面對洪荒和蒙昧,大禹“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而不入。”所表現出來的果敢、智慧與壯懷,所產生的影響已經遠遠超越了時間空間和地理空間的局限,成為華夏民族的精神母體而澤被后世,啟迪當下。

          在不盡相同的史書記載中,大禹是傳說中的神,是一個遠古民族無限敬仰的精神象征;而站在禹王峽,極目遠眺,看滔滔黃河逶迤東去,滋潤著兩岸的沃野良田,大禹的形象在我們的眼前變得真實起來,他是人,是一個造福于民的古代英雄!

          “黃河安,天下平”,這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在黃河流域,在黃土高原的貧瘠山區,一代代黃河兒女傳承大禹精神,譜寫了一個個順應自然造福于民的偉大實踐。

          從遠古的“疏川導滯”,到戰國的“寬立堤防”,從漢代的“賈讓三策”,到宋朝的“興筑遙堤”,從明末的“束水攻沙”,到清初的“寓浚于筑”……歷朝歷代的治黃方略,充分閃耀著先民的智慧、集體的力量,它促進了經濟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也造福了沿岸百姓。

          黃河的源頭活水,成就了河湟文化,也成就了河湟兒女居安思危、堅忍不拔的性格。隨便走進這里的農田、果園、牧場,依然會真實地觸摸到黃河的呼吸、黃河的脈搏……

          這里也會看見一個個依偎在黃河臂彎里的村莊,質樸無華,寧靜安詳,歷經風吹雨打,充滿了歲月的滄桑。八百多年過去了,撒拉人用黃水黃土塑造成了迎難而上、敢闖天下的優秀性格,成為一個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

          黃河岸邊的一個個村莊,具有黃河的性格、黃河的力量。她的剛性,她的執著,她的每一次艱難的蛻變,時時撞擊著人們的心房。

          筆者是佩服了青海省化隆縣卡力崗人適應環境、善于經營的能力。他們的性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黃河穿峽鑿山、氣勢磅礴的影子,也可以看出他們的骨子里積淀的猶如卡力崗大山一樣令人仰慕的沉穩、執著和達觀。他們深知,從來不會有一碗噴香的拉面沒有來由地從天而降,只有那些敢闖天下、親手打造未來的人,才配得上細細品嘗這樣的珍饈……

          滾滾黃河用無畏的氣勢強健了卡力崗人的體魄,啟迪了卡力崗人的心智。而今,卡力崗人正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著有滋有味的全新生活。在那手指間流動的根根拉面,就是一條條恣意延伸的多情河流,把一路清香和滿目風情,播灑在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水光互補”的“黃河樣本”款款而來

          當黃河從源頭一路奔走,在若爾蓋草原留下美麗的倩影后,又依依不舍回到了阿尼瑪卿腳下,創造了聞名世界的水電——光伏走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3年,龍羊峽水電站發展迎來歷史性轉折,隨著光伏產業在青海的布局發展,“水光互補”概念應運而生,并建成了龍羊峽水光互補一期320兆瓦光伏電站。

          十年過去了,在龍羊峽與塔拉灘直線距離36公里的區域內,“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以850兆瓦的總裝機容量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國家電網利用增加的發電量從青海給中原地區修建了一條綠電輸送專線。

          青海,開始了從世界之“最”探尋“水光互補”的“黃河樣本”。

          從黃河龍羊峽水電站望上去,一道道輸電線路跨過大山,伸向遠方。而在黃河切割留下的亙古荒原,占地規模609平方公里的塔拉灘生態光伏園應運而生,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

          黃河上游水力發電與塔拉灘上的光伏發電“水光互補”模式,提高了光伏發電電能質量,較好地實現了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快速補償的功能,解決了光伏發電的安全并網問題,填補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為我國清潔能源提供了互補的新型發展模式。

          截至去年底,青海清潔能源總裝機達5107.9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新能源裝機占比、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比重保持全國領先,海南州荒漠和柴達木沙漠基地9250萬千瓦新能源納入國家規劃布局方案,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有機草原監測總面積突破1.5億畝……青海發展的含“綠”量不斷提升。

          水光互補技術的成熟,開啟了大規模光伏發電的序幕,有著豐富光照資源的荒漠無人區成為新能源開發的寶藏之地。塔拉灘光伏園區從一期到三期,成為全球集中發電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群。

          如今,當我們再次攜手黃河,走進塔拉灘,滿眼的風光令人驚奇!當一塊塊偌大的深藍色光伏電板“追光逐日”,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得光伏電板下的荒漠化土地變成了充滿生機的綠地,“光伏羊”養殖帶動專業合作社發展,也為老百姓拓寬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光伏發電,還能養羊?這是發生在塔拉灘上的綠色傳奇。

          在一個個光伏板的“庇護”下,昔日荒灘竟成牧場,兩千多只羊滿地撒歡,成為當地獨特一景,“光伏羊”的稱號不脛而走。

          雜草越長越好,既遮擋光伏板工作,在冬季還有火災隱患。周邊村民受邀進園區放羊, 為鋤草助力。再加上清洗光伏組件、割草、做保安,村民們拓寬了收入渠道,得以脫貧致富。這種牧光互補的模式,實現了經濟、環境效益雙贏,也豐富了清潔能源產業的內涵。

          “以前誰能想到,塔拉灘還能長草。我家在10公里外的鐵蓋鄉,是專門來這兒放牧的!”牧民多茍杰開心地說:“現在草多了,羊吃得好,羊群繁衍得快,我的羊比之前多了一倍,年收入增加了五六萬塊!”

          為了讓羊能夠順暢吃草,光伏發電園區還把光伏組件的離地間隙從50厘米抬升到了120厘米。如今,光伏園區里能夠養殖近兩萬只羊,一年能增收200多萬元。

          “生態好了,草原綠了,致富的辦法就多了!”多茍杰告訴筆者,他們村好多人都在光伏園區打工,清洗光伏板、做保安……收入越來越好!

          黃河作證,塔拉灘的變遷讓人驚嘆!藍色的光伏海洋,綠色的重生牧場,白色的成群綿羊……這一切,構成了塔拉灘的綠色生態風景線。

          從歲月深處走來 向美好明天奔去

          一直關注中國水生態的詩人徐剛曾經這樣追問:對于黃河,對于這一條曾經孕育并延續了幾萬年華夏文明的大河,我們有過多少悉心的愛護及體貼?我們幾曾把它當作大地完整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與之相望相聞相處得怎樣?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想到,一切都會疲倦,流水不再浪漫之時?而這樣一條大河的負重、興衰,跟我們的家園乃至整個民族,又是怎樣休戚相關的呢?

          大型報告文學《大河上下——黃河的命運》的作者陳啟文先生曾經對筆者說, 黃河是一條有個性、有命運感的大河,更是一條既錯綜復雜又變幻莫測的歲月長河,也是一條讓我們難以描述的大河。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河流存在的問題及癥結,在黃河身上都能找到。無論是從中華文化源流的主流意義看,還是從中國江河治理的現實出發,黃河,幾乎是別無選擇地擺在了第一位。

          奔波于大河上下,陳啟文說,回顧近幾年來,一次又一次地穿行于一條長河貫穿的峽谷、高原與平原之間,雖是雪泥鴻爪,亦可立此存照,這也是對自我遺忘的一種抵抗。在靜穆的天地間,她看上去是如此安詳,但每次在與她對視的剎那,我依然充滿了一種突如其來的震駭,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描述我對黃河的感覺,那就是,敬畏!

          是的,敬畏,就是黃河兒女面對母親河的全部情感!

          青海黃河流域面積達15.23萬平方公里,干流長度占黃河總長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黃河總流量的近一半,既是源頭區,也是干流區,對黃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具有決定性影響。我們必須切實承擔“源頭責任”、拿出“干流擔當”,舉全省之力維護好母親河健康,確保一河清水向東流。

          做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文章,必須要著眼全局、形成合力,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

          如今,在黃河流過的地方,一個充滿誘惑的話題——“綠色算力”新鮮出爐。黃河兒女提出,用綠色能源將“東數西算”變成綠色算力,助力青海高原新質生產力的飛躍發展。

          有識之士紛紛表示,人工智能對算力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美國人不能解決的大模型能源問題,可能被青海給出的答案破解了:就是把大西北的風電、水電、光伏電,用來打造綠色的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用廉價的電力降低大數據計算中心營運中產生的高額計算成本和運營成本。

          黃河兒女自豪地回答:這樣的得天獨厚,這樣的機遇巧合,舍我其誰?

          黃河在青海是綠色的,黃河滋潤的草原是綠色的,黃河兒女的夢也是綠色的。因為青海的綠色能源十分充沛,有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用來光伏發電,現在只利用了1000平方公里,也就是只利用了1%,就已經產生了巨大的電力輸出。

          如今,青海正在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打造綠色算力產業,將綠色電力轉化為綠色算力,打造立足西部、服務全國的綠色算力基地。

          風從黃河來!2019年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蘭州和鄭州黃河岸邊,憑欄遠眺,豪情滿懷地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號召,同時,也直指黃河的種種近憂、隱患??倳洖樾聲r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擘畫出了嶄新的藍圖。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我們相信,滔滔黃河和她的一條條重要支流一道,正在成為一條條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_Av理论片在线看_国产性色在线视频_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