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需要快樂的,能夠“奔走在自己的熱愛里”就是人生的一種快樂。一個心向著文化藝術的人,能夠有機會有條件和趣味相投的朋友們相聚一起,或吟詠詩文暢談感受,或舞文弄墨切磋技藝,或煮酒品茶談經論道,或觀花賞卉共享妙趣……那自然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這些被稱為雅集或雅會的活動,往往以雅致的格調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和升華。這些自古有之、形式多種多樣的活動,是身在不同文化園子里的人,以共同喜愛的事物為中心自發組織進行思想交流、切磋藝事為主的生活藝術行為。從個體而言,雅集可以幫助人們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豐富精神生活,早已成為了許多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大的方面而言,雅集可以營造社會文化氛圍,提升了社會群體的文化素養,對傳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意義重大。
雅集本質上是生存、溫飽之上的審美需要。雅,是高潔的代名詞,是高山流水、陽春白雪。集,有聚集、參與之意。雅集是參與性極強的一個交流平臺,這與單純參觀文化藝術展覽或參加音樂欣賞會等審美活動有所不同。所以,雅集對于參與者就有一定的要求,要真正參與其中,僅有熱情還遠遠不夠,需要有能加入其中的知識素養、相關能力和修為。雅集是交流之所,外行基本只能看熱鬧,跟交流有較大的距離。如在書畫雅集中,不懂書法審美,就無法進行技藝切磋 ;在茶會雅集中,如果不懂茶藝,不通茶理,你也只能“飲”,而無法理解“品”的妙趣,更遑論相關的精神交流了。
雅是一個人的精神追求,雅集是令人神往的一種群體性體驗活動,但這個活動需要個體文化藝術審美素養的支撐,需要一定付出的精心準備,這個準備過程我們叫集雅。各種審美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集雅的努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說雅集是臺上的一分鐘,那集雅就是臺下十年功。
如果說雅集是一個目標,一種結果,集雅卻是一個過程,一段歷程。缺少了這個過程,所謂的雅很容易成為另外一種俗。正如一個實際不讀書不鉆研學問的人,就算有多大的書房,里面藏了多少的書,充其量他也只能是一個附庸風雅的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集雅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積少成多。參加過一些文藝性集會,常感動于與會者的熱情,得益于友人間面對面的交流。但有些時候,也會感慨于水平限制下的尷尬。
一個真正要求上進的人,不可只熱衷于雅集,忽略了集雅。
集雅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是精致生活的一部分,體現著個人和群體的審美意識和品位,需要有心人不斷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并努力使之傳承和延續。
集雅是心向文化藝術者關乎內心的終生功課。雅園可以由別人布置出來,但參加雅集的人,內心的那份雅意,需要自己的潛心修煉才能逐漸成就。
只有集雅到位,雅集才有味道,參與者也才可能得到人生真快樂。